第50章 紧急撤退中的枪声 1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熊诚,彭景泉,莫夫字数:3450更新时间:2022-05-15T11:46:52
  特训班在悄无声息中开班,麦克主持了简短的开学仪式后,向十二名学员上了第一节课《日军谍报序列及现状,魏纳明、郎玉昆和罗遥及全体特校教官参加了旁听。

  麦克是个日军通,讲的日军谍报序列资料翔实细致,而对日军的谍报现状又讲得生动具体。让从来没有接触过美军教官的学员们听得津津有味,麦克讲课与特校教官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总是先提出论点,再讲论证,最后得出结论,罗辑严密,讲述条理,环环相扣,引人入胜。这堂课在麦克富有欧化风格的讲授中不知不觉的过去了三个小时,其间没有休息,没人中途出去方便。麦克以这段话作为第一堂课的结束语:

  “综上所述,日军的谍报系统组织严密,人员精悍,武士道精神尤甚。是一群很难对付的人间凶神。他们尤其是日军中的特高课将是各位结业后的主要对手,大家要研究他们,首先在心理上不要怵他们。各位要坚信我们的信条,日军谍报员决不是什么不可战胜的天皇骄子!他们是能够被打败的,我的论据是日军谍报已经有人被南京军统抓获,八路军在山西将日军的特高课派出的谍报队打得溃不成军!”

  麦克的话音未落,教室里已是掌声一片,向美莹望着豪情激荡的麦克,心中涌起敬佩之情,她不但欣赏他的讲课水平,而且还佩服他的知识渊博,讲课时的旁征博引。她侧目瞟了一眼郎玉昆,只见他也是一脸的笑意,眉宇间满是敬佩,她再看看听得刚缓过神来的特校诸位教官,双眸里都是赞叹。

  温芃是第一次听美国军官上课,麦克内容丰富的讲授虽让她受益,但并没让她像特校其他教官那样激动,她在英国留学时已经熟悉了欧式教学法,她从麦克的讲述中找到了与英国教师上课时许多的共同之处。但她还是在心中佩服麦克的好口才,以及善抓听众的讲述能力,特别欣赏他对日军的仇恨以及对八路军的赞扬,只要他同情支持八路军,她就会设法取得他的信任���从而在学员中脱颖而出,顺利地进入军统上层机构,为获取更多更重要的军事机密创造有利条件。

  麦克下面的话打断了温芃的思路:“在我和约翰对各位的面审考核中,发现了你们在无线电收发电报中的一个重大缺陷,你们只会中文数码收发报,而不会英文收发报,这怎么能适应今后日益严酷的战争?所以,我决定,从今天开始,我和约翰教授大家的英文收发报。虽然��位在长沙特校已进行过射击训练,但容我直言,各位的射击水准还大有提高的余地,也是从今天开始,每天下午的二时到四时是射击训练时间,我和约翰将为各位发勃郎宁手枪,我们要求是严格的,射击训练结束后,特训班学员的射击必须是百发百中,九十九中不行,必须是百分之百,因为你那一发不能命中的子弹就可能要了你的命!”

  下课以后,温芃和桂云标简短地交换了对美军教官的看法,桂云标认为麦克是个正直的美国军人,对八路军有好感,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不是阎奔、郎玉昆那样的****分子,办特训班也是为对付日军而培养中国特工,看来,麦克和约翰均是可以争取的对象。温芃却从麦克的第一节课中看到美军教官和军统高层在办特训班中的分歧,她坚信,国民党军统开办中美情报技术合作所长沙特训班的初衷决不是为抗日,而是防共、****,应该是和办长沙特校的宗旨一脉相承。而麦克和约翰则是奉了美国有关方面的指令,来中国帮助中国政府培养抗日的谍报力量,他们办班的本意并不是对付中共,���军教官和军统办班的分歧显而易见,这种分歧温芃觉得完全可以利用,桂云标完全同意她的分析,他还认为,如果对麦克的工作做得深细,中校是完全可以从敌人营垒中分化出来的。

  温芃和桂云标在悄悄地研究美军办班以后出现的新情况,郎玉昆他们也没闲着,他召集全体特校教官到校长室开会,并还特地叫魏纳明来旁听。

  一向很少说话的韩信哲这次却抢先发言:“麦克中校的课上得是太精彩了,让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秦时伦说:“麦克功底扎实,深入浅出,讲得生动,富有吸引力,能让听者动容,是功夫,真功夫!”

  一向傲气的向美莹此时说话的口气是谦和了许多:“我从麦克的身上看到了美军的素质,也看到了****与美军的差距,不是一点点,而是很大很多!”

  罗遥的发言有些忧虑:“麦克中校的课讲得虽然好,可他通篇不讲融共、限共、****,还不时夸奖共产党和八路军,我怕照此下去,特训班培养不出坚定的****特工!”

  “罗教务长讲的话我不敢苟同。”魏纳明适时发言,话语不紧不慢,表情不冷不热,“你忘了目前是国共合作的特殊时间,美国政府既支持蒋委员长,也支持延安的毛泽东,他们派来的美军顾问团也只能是这个口径,你叫别人初来乍到就大谈****,这现实吗?有这种可能吗?美国人本来就说中国人是一盘散沙,你争我斗是家常便饭,好不容易给了他们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印象,他们才支持我们共同对敌,如果这时,我们还和他们讲要限共、****,美国人就会觉得我们出尔反而,就会动摇他们支持我们的决心和行动,到时候,吃亏的还是我们。所以说,在这种关系微妙的时候,当着他们的面高喊限共、****,是不合时益的,也是党国的斗争策略不允许的。”

  “主任分析精辟,让我等茅塞顿开。”罗遥满脸通红,面露愧色。

  “主任的话说到节骨眼上,说到了根子里!”郎玉昆附和道,“面对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局面,美国��举国一致支持我们,如果说这个时候我们还对美国人说中国共产党是我们始终的敌人,总是要被我们消灭的,我真不敢想象美国人会怎么看蒋委员长,怎么看中国人。”

  “不过话要说回来了。”魏纳明慢条斯理地说,“到时候真要和共产党撕破了脸,美国人还是会支持我们的,但现在不行。这就叫斗争要讲策略,看火候,抓时机,火候不到,时机不对,有些事就不能讲,不能做!”

  “主任高见!”罗遥奉承地说。

  “不是我的高见,是委座与局座的高见。咱们就先让麦克中校和约翰上尉多喊几天抗日,多讲几次八路军英勇,到委座真要变脸的时候,他们的调门就会变了。”

  郎玉昆说:“委座高瞻远瞩,戴老板办事精明,用美军的力量培养我们的人,等我们的特工羽翼丰满了,个个成才了,美军未必还管我们把他们派到什么用场!”

  “郎校长说得好极了!我们放心大胆地利用美军殷实的财力和先进的技术,培养我们的力量,要知道中国是蒋天下,最后拍板的是蒋委员长,任何人都奈何不了他!”

  郎玉昆笑道:“主任一语破的,大实话,大实话呀!”

  按照麦克和约翰的教学安排,学员除了练习英文收发报和射击训练,还要抓紧时间学习日语,随麦克前来的日语翻译小泉太郎担任日语教官,郎玉昆怕他一人忙不过来,就叫有些日语基础的韩信哲做他的助教。也许是对日军的仇恨太深,学员中有人对学日语十分反感,听到叽哩哇拉的��语就恶心,麦克没有批评这些学员,而是带头听小泉太郎的课,一个音一个字的学习日语。对于麦克前两项的教学安排,温芃都不用花费多少精力,在英国学习无线电报务期间,她就学会了英文收发报,尽管她装着初学的样子和大家同学,但毕竟是费力不多。至于说到射击,那更是温芃的强项,在八路军总部的一次射击比赛中,她十枪打了98环,枪枪皆中靶心,同场较量的左权将军也只打了96环,他当着她的面夸道:“古人百步穿杨已属不易,可怎抵得上我们的冷月百发百中,枪枪穿心!”后来,八路军总部流传的“冷月穿心”的故事就由此而来。

  可对于日语,温芃却是完全陌生,抗战爆发以后,她也曾想把日语学会,但就是总抽不出时间,现在有了时间,又有了专职日语教师,她决心把日语学熟,她相信学会日语今后定会派上用场。

  特训班的教学刚进行了三十天,郎玉昆就接到了阎奔的紧急指令:侵华日军攻占武汉后,即将向湖南进犯,攻打长沙,长沙特校和特训班必须尽快撤离长沙转至安全地区,所有的撤离工作必须在半个月内完成,至于去向何方,等待总部新的命令。

  ****战况危殆,郎玉昆是早有所知,但一旦真的接到了紧急撤离长沙的命令,他还是有些突然,他立即召开了特校教官和特训班教官的联席会议,传达了阎奔的指令,让大家迅速做好搬家的准备,如果人手不足,可动用长沙警备部队进湖区帮学校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