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纳明也忙接腔:“这个温芃就是我向您推荐的那个奇才,她留学英国,学识广泛,对乔叟研究颇有心得,是个有潜质的密码高手,更别说她在无线电收发报技术上更是常人莫及!”
麦克不以为然地说:“特训班的特工是要派往日军后方去的,不仅要有娴熟的无线电通讯技术,还要有极强的搏杀技巧,要知道,日军和日军的特高课特工都是擅长搏杀的!”
魏纳明笑着说:“您在南京曾面晤王曼丽小姐,并和她切磋过搏斗技艺,您觉得她的身手如何?”
“王小姐是个高手,约翰和她只打了个平手。”麦克瞥了一眼有点不好意思的约翰。
“几个月前,王小姐就在特校败于温芃学员手下!”
“温芃打败了王曼丽?”麦克惊讶的口气明显带着怀疑。
“全校师生均有目共睹。”
约翰这时也来了精神:“我能否和温芃过过招,说谦虚点,就算是领教吧。”
“我可以转告郎校长安排,不过,我担心上尉不是她的对手。”魏纳明略停,又接着说:“二位初来乍到,切磋武艺的事是否可以缓些时日进行,目前的当务之急是特训班应该马上开班。”
“我同意魏上校的意见,如果主任所言不虚,约翰总有和她交手的时候。不过,我现在想问阁下,这些学员名单你事先知道吗?他们是否个个优秀?容我直言,在南京的贵国政府内,滥竽充数的事是屡见不鲜的,这种现象是否也会在特训班中发生?在南京政府混日子,是死不了人的,可是在特训班培养出来的特工是要派到敌后的,混日子的人去了日本人那里,是要丢命的!在特训班充数是要坏大事的!”
在南京和麦克的接触中,魏纳明是比较了解他工作的认真与执着的犟劲的,他在与戴笠商谈合作办情报训练机构时就一再强调,不允许把南京政府拖拉虚假的办事作风带到特训班中,话说得很直,不容人回避躲闪,一时搞得戴笠面红耳赤下不了台。由于他见多了南京方面的虚假,所以当他看到学员名单后,第一个怀疑就是这些人中是否有不合要求者,他从校方对温芃几乎不写缺点的评语中,似乎看到了南京政府中司空见惯了的吹捧之风,这种风气只要在特训班传播,那么,他在中国的使命就必然受影响,所以很自然的想到在温芃的评语中有人为抬高的成分,听了魏纳明的解释之后,他疑虑消除了许多,还希望能尽快见到这位女学员。
魏纳明从麦克手里接过学员名单,认真地看了校方评语,倒也没有看出有吹嘘的地方。这是他第一次看到校方推荐的名单,凭心而论,他是相信郎玉昆严谨的工作作风的,在共同编制新密码的日日夜夜里,他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给魏纳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由他推荐的学员名单,是应该值得信任的。虽然推荐的学员中有他的外甥,想必此人也应该属于优秀之列。于是,魏纳明把名单还给麦克,和他商��了面审学员的安排细节,直到很晚,魏纳明才离开教官楼。
郎玉昆和罗遥此时都没有休息,他俩在校长室里还和罗波、何士求深谈,提醒或告诫他们美军顾问面审时应该注意的问题,魏纳明路过校长室,见里面还有灯光,便走了进来,室内人一见是魏纳明,不约而同地就都站了起来。
“谈什么呢?这么晚来了还不休息?”魏纳明反客为主,笑着问。
罗遥抢先说:“还不是不放心罗波和何示求,怕他俩在面审时出问题呗!”
“他俩是第一次面见美军教官,我怕他俩慌张,影响原有的学业水平发挥,所以,来了个临阵磨枪,不快也光。”郎玉昆说的是实情。
“也别太紧张,麦克和约翰也是看了校方的档案材料后才会有的放矢地提问,并会考虑到特校前些时的教学水平和学员的学习进度来出题,不会故意出偏题和难题的。”魏纳明说完就打了几个哈欠,“我今晚睡在郎兄那里,床铺可曾安排好啊!”
郎玉??忙叫众人散了,陪着魏纳明进了自己的宿舍,里面临时架了��个行军床,郎玉昆向旁边的木板一指:“主任睡木床,我就睡行军床。”
“这不好吧。”魏纳明望着木板床摇头,“还是我睡行军床。”
“你是贵客,哪有睡行军床的道理!”郎玉昆不容分说便把他按到木床上,开始,他还有断续的谈话声,不久,便鼾声大作进入了梦乡。
魏纳明在梦里睡得很香,可雷神小组的成员们却根本没有睡意,他们针对麦克一行到来的新情况,经过深入研究,最后统一了如下认识:
第一,麦克一行到特校,证明军统加快了特工的培训步伐。美军顾问的介入,中美情报技术合作所长沙特训班的开办,这一重要军事情报必须马上向延安报告。
第二,温芃和桂云标参加了特训班,而赵雪娟、徐飞跃留在长沙特校,意味着雷神小组今后要分兵作战。每个人的担子会更重,今后的斗争形势会更严峻,要有随时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
第三,温芃和桂云标在特训班培训结束后,很可能会离开长沙。今后温芃如何领导雷神小组开展斗争,必须请求上级明示,若温芃和桂云标被美军顾问团和军统高层远调他处,谁来领导赵雪娟和徐飞跃,也请一并告之。
以上内容的电文由温芃负责写好后,第二天夜里由桂云标发往长沙的“信天游”,常卫国破例地抄到了一份长报,知道温芃反映的情况必定十分重要,他不敢怠慢,连夜把电报转发延安,翁海潮译开常卫国转发的温芃的电报后,深感事态的严重性,没敢耽误,深夜叫醒了已入睡的敌工部长,亲手把电报交给他。
事关重大,部长没有立即表态,更没有作指示,而是匆匆起身向上级报告去了。
七天之后,常卫国向温芃转发了部长的指示:“货很贵重,购货的渠道也选的精准,购货人员应分头进货,第一拨购货人员自当由老板亲自指挥,第二拨人员划拨信天游名下安排,购货人员的行动准则应是安全长效为重,万勿因短期收效,而放弃购取贵重货物的目标。泰山红。”
部长的指示在雷神小���中传阅,首长的指示肯定了温芃打入敌人高层的步骤,并明确指示了温芃、桂云标与赵雪娟、徐飞跃今后的领导归属,并再次强调了长期潜伏安全第一的思想,切不能因盲动而影响这一根本目标。现在唯一让温芃不放心的是在她和桂云标特训班培训期间和远调他处时,如何和延安保持通讯联络畅通,她和桂云标都是电台收发报的高手,但手中无电台可用,遇有紧急情况,如何向上级通报,但温芃坚信一点,她和桂云标今后既然归“老板”指挥,“老板”就自有和他俩联系的办法。若他俩调离长沙,“老板”也会通知新的联系渠道和办法,现在显然不应操之过急。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雷神小组其他成员,大家一致同意她的看法,只是赵雪娟和徐飞跃舍不得和温芃、桂云标分为两处,一想到分开后就得不到温芃的领导,他俩的心里就很不踏实,温芃劝慰他俩,离分开作战还有一个不短的时间,在这段日子里,他俩定会有不少的进步,再说就是分开了,来领导他俩的“信天游”是党的一位斗争经验十分丰富
的老谍报,其高超的指挥艺术丝毫不逊色于她,她能顺利地来到长沙,还是他一路护送呢!经温芃这么一说,赵雪娟和徐飞跃的心才平复了许多。
麦克和约翰到长沙特校以后,立即在全校学员中引起了强烈的发响,特别是参加特训班的十二个人的名单在学员中传开以后,学员中的各种反应都有,有羡慕的,也有不服气的,还有请亲朋好友来学校说情设法在没有最后定人员前想挤进来的。总之,学员们全都明白,挤身特训班的前途肯定比留在特校受训光明,他们都清楚,凡是有美国人沾边的事,那就一定是好事,山姆大叔的财力和实力能给跟他们一起干的人带来好运。
郎玉昆不变初衷,十二人的名单定下来后硬是不增加新的人员,他这一招很得麦克赏识,他入班的门槛卡得这么严,原来存在于麦克心中的疑虑消失了不少。
面审开始后,麦克首先提出要见温芃,当她出现在面审官面前时,麦克眼睛一亮,他真不敢相信在这个远离人群的湖区特校里,竟有这样一位倾城之色的女特工,麦克中校应该是在谍海见多识广之人,他见过的军中或社会上的美女何止成百上千,但若把她们和温芃相比较,他都觉得其他女人会黯然失色。温芃的美出自天然,纯朴,没有丝毫的人为做作成分,这种天然的美让麦克惊叹,也让约翰看傻,接下来的英语对话更让麦克惊讶,她发音的准确纯正,对答的熟练迅速,都让麦克意外,他不得不暗地佩服郎玉昆的好眼力,在万花丛中挑选了这样一朵谍海之花。在随之而来的无线电收发报考核中,报务员出身的麦克,竟被她发报的快和怪而惊愕,老道的麦克知道温芃已具备了做一个出色特工所必备的条件:色美,艺精。只要假以时日,这株娇嫩欲滴的出水芙蓉,必定会成为扬名谍海的带刺玫瑰!
后来,在闲聊中,麦克又多方套问了温芃对天文地理,英国古典文学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温芃无不对答如流,令麦克为之折服。在考核完毕时,他和约翰交换了一个很满意的眼神,然后用纯正的中国话说:“温芃同学,我们以特训班负责人的身份正式通知你,你第一个被特训班录取!恭喜你!希望你今后在谍海,在对日作战中有上佳的表现,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自己突出的贡献!”
麦克这几句真诚的话语一下就获得了温芃的好感,她从他的嘴里没有
听到军统成员常挂嘴边的“融共、限共、****”之类的话,听到的是这位远道而来的异国军人抗击日寇铿锵话语。看来这个特训班的美军顾问不是一个****分子,而是个抗击日寇的有血性的军人,敌人营垒里并不都是铁板一块,为军统办事却要抗日的麦克就是最好的证明。
温芃向麦克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声音响亮地说:“感激麦克中校的抗日激情,感谢您对我的厚望,我坚信自己不会失望于您,我会以自己今后的行动向您展示一个誓把日寇驱赶出中国的中华儿女的决心。”
麦克拍着手掌高兴地说:“精彩!讲得太精彩了!温芃小姐,我想我俩会在对日寇的斗争中结下真诚的友谊!”
“这也是我的愿望!”
望着温芃离开的身影,麦克近乎于陶醉之中,当桂云标被叫进来面审时,麦克还在发呆。也许是温芃的表现太出色,也有可能是她的表现先入为主,在随后而来的另外十一名学员的面审中,麦克都是一审而过,当惴惴不安满头大汗的何示求和罗波从约翰嘴里听到“录取通过”的话时,还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全部学员面审通过后,约翰问麦克:“中校,面审温芃您是那样认真、苛求,几乎面面俱到,为什么对其他学员的面审,你就有一些放松,甚至有些随意,请原谅我的坦率!”
“你问得好!特训班里有了一个温芃,我心足矣!要知道一个谍海最优秀的间谍胜过10个平庸特工,你不这样认为么?咱俩这次长沙之行,能遇上温芃,算不算是幸事?什么叫不虚此行,我看这次就是!你以为呢?”
“哦……”一个惊叹的拖长音,约翰连连点头。